- 三藏伽陀
- 玄奘大師為了說明三類境的假實, 留下了一首偈子, 收在《法苑義林二執章》, 及《成唯識論樞要》中。 偈子是: ‘性境不隨心, 獨影唯從見, 帶質通情本, 性種等隨應。’ 偈子的意思是, 性境者, 即是實境, 指五根、 五塵實種子所生的相分境。 ‘不隨心’者, 以此根塵相分是實種所生, 不能隨見分種生。 ‘獨影唯隨見’者, 指獨影境(第六識分別心幻想出的無體相分)是隨從見分種生起的, 其本身并無別種。 ‘帶質通情本’句, 質是本質, 有實本質、 而又無境之自相, 稱帶質境, 這是介於性境與獨影境之間的一種境。 ‘通情本’者, 情是能緣之心, 本是所緣之境。 也就是能緣之心、 緣所緣之境時, 此相分之境性質不定, 或從屬於能緣之心, 或從屬於所緣之境︰而此相分的種子也不定, 或與其本質同種而生, 或與見分種同種而生。 第七識見分緣第八識見分執為自我, 第六識分別心緣草繩以為是蛇, 都是帶質境。 ‘性種等隨應’, 是生起根、 塵性境的種子, 隨需要而生起也。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